第28期通讯

CASAL Newsletter

No. 28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纪要

论文摘要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专题研讨会公告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纪要

(2010. 5. 21-5.23)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双年会于201052123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3个省市、117所高等院校、研究所、出版社的35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年会收到论文全文或摘要381篇。

 

521日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召开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兵教授和索金梅教授介绍了本届年会的筹备情况。常务理事会对本次年会的准备工作表示满意,并向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衷心感谢。刘海平会长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了上届年会至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所作的主要工作,包括:

 

120091031日至111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美文会第八届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既是庆祝美文会成立三十周年,也对三十年来我国美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本次专题研讨会主题是美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在中国,围绕“‘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历史回顾与展望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美国文学教学在中国”3个大的议题,分成9个小组,进行了讨论。

 

220091030日晚,美文会召开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14位常务理事、33位理事出席了会议,与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过半,会议:(1)审查了常务理事申请单位的申请报告和常务理事推荐人资格,决定增补11个常务理事单位,并同意这些单位推荐的11位教授担任美文会常务理事。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丽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刘岩),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罗良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姚君伟),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林元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曹莉),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跃军),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方成),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新福),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金衡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刘立辉)。(2)调整了美文会会费,新的会费缴纳标准是:会员单位:400/年;理事单位:500/年;常务理事单位:600/年。

 

3、确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于20105月在天津召开,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主题: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

 

4、开展第二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学术成果奖的申报和评选,颁奖仪式将于20105月在南开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年会上举行。

 

520091112日至15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戏剧委员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在武汉召开了第十四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中国美国戏剧教学与研究30年,一些海内外知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

 

62009二十一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俄克拉荷马大学《今日世界文学》编辑部共同遴选,提名获奖小说是Marliynne RobinsonHome

 

7、根据《教育部社会团体2009年年检通知》,美文会进行2009年度年审,年审工作531日之前结束。

 

820105月初教育部社团办来南京大学进行调研,秘书长朱刚、副秘书长赵文书代表美文会参加座谈,就美文会的发展向社团办做了汇报。

 

9、常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了增补河南大学、吉林大学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的申请,决定增补关合凤、胡铁生为常务理事。

 

522日晚,美文会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刘海平会长传达了此前召开的常务理事会的主要内容。面临美文会年会和专题研讨会规模越来越大,理事会讨论了会议举办方式的改革。经过讨论,理事会确定2011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美文会第九届专题研讨会,议题待定,理事会欢迎各会员单位成员提交论文,积极参加。

 

理事会讨论了下一届专题研讨会和年会的承办者,6个会员单位提出申请,这些单位的代表向理事会做了申办陈述,它们是: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四川烹饪学校。理事会经过讨论,决定由同济大学承办2012年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年会,郑州大学和中原工学院共同承办2013年专题研讨会。

 

522日上午举行第十五届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兵主持,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代表南开大学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李兵教授介绍了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发展,以及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美文会第十五届年会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分组发言和大会交流相结合的形式。22日上午的大会发言第一场由美文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主持,三位代表宣读了论文。他们是社科院外文所陆建德(二元对立思维及其克服——论我国早期翻译小说的贡献),南京大学朱刚(世纪之交美国的反理论思潮),中研院欧美所李有成(楷模——非裔美国知识分子与盖慈的《十三种观看黑人男性的方法)。第二场大会发言由美文会副会长、山东大学郭继德教授主持,两位代表发言,他们是南开大学索金梅(日月星光下的儒家乐园——读庞德的《诗章》),苏州大学朱新福(美国当代诗人温德尔·贝瑞笔下的农耕、农场和农民)。

 

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大会进行分组讨论,8个分会场,围绕“‘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历史回顾与展望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美国文学教学在中国”3个议题,分成30个讨论组进行了讨论。

 

 

 

第一组由吴冰主持,发言者有吴冰(美国文学教学之我见),崔丽芳(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黄昊(当今美国文学研究热点),李菊花(心灵的逍遥——论凯特·肖邦作品中的生命哲学观),刘海霞(对《造月者》的解读),戚咏梅(东方佛教思想和美国超验主义作家),史迹(试论中国狄金森研究的视角),吴宏宇(新世纪中国视角下的菲茨杰拉德研究),张源(美国人文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去政治化),赵亚珉、魏新俊(选择、接受与误读:奥尼尔悲剧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第二组由关合凤主持,发言者有蒋天平(战争与疯狂——美国二战小说中疯狂策略的运用),关合凤(《蓝色的海豚岛》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曹步军(《悲悼》的历史与人文重构),陈耀庭(从小说《国王的人马》谈沃伦的善恶观),刁克利(美国作家生态研究),张颖、祝贺(论《秘密花园》的生态思想),段秀娟(从权利、性别到个性的人——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述评),任冰(解读梭罗思想中的文化相对主义及其现实意义),石广清、张敬品(??辛格的犹太文化格托),吴瑾瑾(历史的沉疴——罗伯特??沃伦与南北内战研究),黄亚楠(文明的博弈——浅析《崩溃》与《阿凡达》中文化冲突的异同)。

 

第三组由罗益民主持,发言者有陈尚真(投射情感于音节——查尔斯·奥尔森投射诗行作诗法思想剖析),郭英杰、赵青(惠特曼的诗论研究),郭心民(诗境亦人生——谈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自传性),车红宇(重读经典:惠特曼与狄金森,生命的歌咏者),刘璐(迪金森诗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观),赵霞(爱米莉·狄金森的浪漫主义自然观),谭琼琳(格雷·史奈德后田园诗歌中的寒山岩流能量观假说),唐毅(绿色记忆,浪漫情怀——评西奥多·罗特克的温室组诗),罗益民(惠特曼的欧洲传统)。

 

第四组由戴桂玉主持,发言者有郝蕴志(霍桑小说中清教主题的重新解读),代显梅(“‘真实虚影:霍桑的绿色人生观),康方(红字与十字——《红字》、《苔丝》、《荆棘鸟》的新柏拉图主义解读),阙诗涛(论《红字》前言《海关》一文的创作目的),王艳文(凤凰涅槃——评威廉·巴勒斯《赤裸的午餐》),曹庆艳(《泄密的心》的节奏分析),李文军(“‘天使魔鬼等于’——浅析《秘密的分享者》中主人公对魔鬼自我的呼唤),李阳(从地狱到天堂的涅槃与重生——试析《红字》中海瑟白兰的成长),倪小山(心灵的伊甸园——解读《菊花》里的花园),戴桂玉(融入自然,感悟自然,尊重自然——《大二心河》之生态主义解读),陈茂林(论梭罗解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策略)。

 

第五组由张小平主持,发言者有张小平(伤痕与种族记忆:《向苍天呼吁》),水彩琴(分裂与整合:《拥有快乐的秘密》中塔希的多重人格),王会(《所罗门之歌》中三个麦肯?戴德的民族身份),陈世丹(《向苍天呼吁》走向一种社会生态),曹英慧(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宣叙》的拉康式解读),孟令娟(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构建与自我解放),张宏薇(上帝的性别:《秀拉》对上帝造人神话的改写),朱小琳(镜头中的魅影:《宠儿》从小说到电影的二次构建)。

 

第六组由管建明主持,发言者有管建明(历史的独特再现及主题的多重指涉——试论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骨》),丁夏林(冒名顶替、角色表演及文化身份认同:解析伍慧明新作《向我来》),胡晓昕(浅谈《喜福会》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贾晓云(成功实现女性双重价值的女英雄——《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任雪丽(在夹缝中苦寻文化身份——解读《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的文化认同),王毅(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解读《喜福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朱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自我再现),严又萍(试析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主要题材)。

 

第七组由王玉括主持,发言者有孙薇(伊迪丝·沃顿与时尚——服饰书写下的老纽约文化),崔丽娟(苏珊与:父权制度下的悲剧——试比较研究《去19号房间》与《黄色墙纸》),金钱伟(“‘孙子兵法视域下的《永别了,武器》新解),金晓琳(《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特色),刘海霞(对《造月者》的解读),王雪(从禁书到经典——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许薇(《到灯塔去》的女权主义解读),王玉括(反思暴力与自由的赖特及其《土生子》),于小天(不散的迷雾,迷失的自我——论拉康镜像理论下《坠落的人》中9/11 后美国人生活困境之原因)。

 

第八组由郭继德主持,发言者有郭继德(“20世纪末期(1980-2000)美国戏剧的发展趋势),何宇洪(出没的幽灵——《长日入夜行》中的创伤研究),刘慧(《推销员之死》中的主题节奏),刘仪华(困惑与回归:奥本《求证》女主人翁的形象解析),牟昕(欲望的悲剧——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读《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的命运),秦立军(对《推销员之死》的精神分析解读),石蕾(美国戏剧的独特贡献——从《沙箱》中看阿尔比对欧洲荒诞派戏剧的继承和发展),吴宪(浅析奥尼尔戏剧中的表现主义手法),张生珍(美国戏剧中的家庭伦理观),郑飞(??岛与爱——试论《悲悼》中大海的描写对爱的主题的烘托作用)。

 

第九组由常耀信主持,发言者有肖飚(冲破权力的束缚追寻真实的自我——《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珍妮的自我寻求),杨灵聪(《扑克滩放逐的人们》中隐喻的语用认知解读),贾国栋(海明威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语言学对比研究),宋晓波(海明威准则英雄’——现代士精神),庄源源(圣地亚哥如何应对他的心理危机——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心理危机),刘立辉、吴毅(迷失的救赎之路——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宗教情感解读),阿支伟布(重塑《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巴克莱的形象),郝雁南(德莱赛作品中农村和城市的冲突与对立),宋丽丽(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嘉莉妹妹的成长),常耀信(看不见的人折回哈姆雷特),周艺(疲于奔命的玛琳娜:论《在美国》中玛琳娜的主体性)。

 

第十组由卫景宜主持,发言者有王良生(库弗研究综述),龙云(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设《英美文学导论》课的必要性探讨),孙艳娜(“‘三十六计与《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万雪梅(美国大萧条时代的三农问题报告——论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王松林(理论之后:寻找被放逐了的文学——谈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与情感教育),卫景宜(通俗文学在英语文学专业中的位置),杨姗姗(赫索格,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知识分子——浅析赫索格自我救赎中体现的儒家精神),张戈平(美国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赵玉(美国文学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第十一组由祝平主持,发言者有薛玉凤(人性的弱点——2009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奥丽芙?基特里奇》评析),颜丙香(纳博科夫文学世界中的遁形现实),姚霏(为迷惘的一代寻找出路),曾莉(大地与大地之子——美国文学土地观的现代性研究),张金良(论玛莎?诺曼的《出离》中对女性的语言暴力),张祥亭(世俗还是坚守?——从尤金?威特拉看社会转型视野下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祝平、徐晓晴(《赫索格》: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自我调适),徐鹏来(天涯有泪梦緾绕——论《廊桥遗梦》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王祖友(美国文学批判性、独创性和多元性),孙坚(在科学和艺术间畅游——理查德?鲍威尔斯小说述评),苏新连(厄普代克与冷战政治)。

 

第十二组由徐颖果主持,发言者有王莹(性别和权力的共行——从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嘉莉妹妹》),岑玮(舞台魅影:玛莎?诺曼剧作中不在场的男性形象),黄秀国(地牢就是母亲本人——从淑女的身份解读康普生夫人),袁芳(“Impotenc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ousins”),徐颖果、冯佳(从普利策奖获奖小说看美国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郭琴燕(天地有正气,豪谱英雄曲——论贝娄小说中的英雄主题),李杨(现代与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影迷》和《体育记者》主题比较),薄亚萍(对《只争朝夕》主人公威尔赫姆人格的解读),王淑芳(美国19世纪女性作家的生态情怀),张艳(破解美国现实的密码——评《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隐喻运用)。

 

第十三组由陈许主持,发言者有程淑娟(菲利普?罗斯的《鬼作家》对犹太传统的超越),艾庆华(探寻历史的足迹——论《拉格太姆时代》的多重主题),何宇洪(出没的幽灵——《长日入夜行》中的创伤研究),胡选恩(“E.L.多克特罗的后现代派历史小说观),郝桂莲(禅话静默’”),刘风山(文学谱系的叛离还是回归——当代美国小说的历史书写),陈许(国际化语境中美国西部文学研究),丁兆国(批评意识——赛义德批评思想的一个关键词),刘积源(从弗洛姆社会学视角看《你不能再回家》中的人与社会),陈爱华(混沌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以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穿越》与《老无所依》为例),陈靓(当代美国本土文学的性别杂糅策略分析——路易斯?厄得瑞克作品中的中性人形象解读),成梅(美国当代著名文论家奥尔特论奇书《苍白的火》)。

 

第十四组由胡铁生主持,发言者有李晶(跨国界的美国文学研究——以美国女诗人凯洛琳?凯瑟为例),徐文培(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互文性问题),阎勇(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周郁蓓(政治哲学与当代的美国19世纪女性大众文学研究),王江(宇宙之轴: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周亭亭(“T ?S?艾略特的社会文化批评思想),邹惠玲(“Parody, Rewriting and Survivance: An Interpretation of Vizenor’s Hybridized Standpoint as Reflected in Griever and Heirs of Columbus”),王祖友(美国文学批判性、独创性和多元性),胡铁生(美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全球化因素)。

 

第十五组由刘英主持,发言者有王予霞(桑塔格的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张艺(无可阐释的梦里人生,人生如梦的反对阐释’——《恩主》的符号学研究),刘彩霞(美国犹太女性书写),周玉忠、郑晓英(生态视阈下的《血色子午线》),郑丽(对宗教意义的消解与重构——冯尼格特充满悖论的人道主义宗教观探析),胡天赋(后现代视角下美国反小说的艺术特色),刘英、杨敏(维拉?凯瑟?1922?地域现代主义——以维拉?凯瑟作品《教授的房子》为例),周铭(关于女性写作的生态观),袁冰(麦卡勒斯的现代解读),高永(关于哈罗德?布鲁姆的批评理论),刘瑞娟(论文学创作中的陌生化理论),涂久明(图书市场下的凯特?肖邦)。

 

第十六组由李莉主持,发言者有李衍安(灵魂的尘埃在此落定——纳撒尼尔.霍桑《三丘之谷》中声音意象和小说主题的关系),李莉(欧茨的《饥饿的鬼魂:七个讽刺喜剧》知识分子形象),刘建梅(武力的使用:建设性还是破坏性?——试析威廉斯《使用武力》中的升级冲突),刘艳(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短篇小说的文体学分析),朱丽田(“‘魔法值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杨灵聪(《扑克滩放逐的人们》中隐喻的语用认知解读),陈亚丽(未出场的颠覆者——解读《德西蕾的孩子》中的一条辅线),崔鲜泉(两位北美当代女作家笔下不同的男性形象——《拉里的宴会》与《伤心时代》中的主人公),胡艳秋(心灵解脱术——《雨中的猫》猫义新解),唐伟胜(“‘里藏刀:《阿拉斯加有什么?》的进程、伦理与读者判断),院云玲(一个南方女人的悲剧:《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解构主义解读),祝文娟(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看《年轻好人布朗》中霍桑的罪恶意识)。

 

第十七组由乔国强主持,发言者有容新芳(迷惘一代译文的得与失),査明建(意识形态与文学认同——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美国文学译介与研究),张冉(从翻译的目的论视角研究庞德的英译汉诗),戴欣(第六感:神在看着你——从斯蒂芬?金到蔡骏),乔国强(“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ity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张琳(文学伦理学——中西文论平等对话的参考范式),汪伟峰(《美国文学》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张雅萍(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周炜(美国戏剧教学的思考),周昕(“‘地铁车站汉语译本的读者接受调查分析及其启示)。

 

第十八组由黄宗英主持,发言者有袁帅亚(新批评派诗歌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以对惠特曼一首诗歌的解读为例),耿纪永(美国诗人斯奈德与生态区域主义),黄宗贤(《凸镜里的自画像》中的诗学隐喻),黄宗英(爱默生与美国诗歌传统),李永毅(卡图卢斯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刘庆松(死亡与美及反意识形态——坡与波德莱尔诗歌的比较),马钰超(以中国视角来探索艾兹拉?庞德诗歌中的意象主义),王江(宇宙之轴: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周亭亭(“T ?S?艾略特的社会文化批评思想)。

 

第十九组由刘岩主持,发言者有王婷(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推销员之死》的文化品性),闫艳(威利?娄曼自杀的深层原因——生态主义批评视角解读《推销员之死》),宋林立(欲海中的精神救赎——探析《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艺术情感结构),杨坤(萨姆?谢泼德及其《图里斯塔》),张小玲(离家男人背后的精神暴力——《玻璃动物园》主题新探),陈曦(荒诞中折射出的理性——从空间叙事角度解读《动物园的故事》),邱佳岭(文化权力拘囿下的挣扎——评美国当代女剧作家贝丝亨利成名作《心之罪》),谷伟(冷漠世界的疯狂抗争——试析《炼狱》中艾比盖尔?威廉姆斯的女性形象)。

 

第二十组由张龙海主持,发言者有王晨(简评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誊写员巴特比》),郑茗月(向远古臣服——《白鲸》里的返古主义),柯少芬(帝国的梦想?还是帝国的梦魇?——梅尔维尔小说《比利?巴德》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李静(从梭罗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卿艳琼(无声的逃跑,反抗的英雄),朱谷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三反’”),常润芳(摆脱桎梏和谐相处——重新解读Rip Van Winkle”),关宁(从《厄舍屋舍的倒塌》看坡的死亡情结),郭昕、南健翀(从沉默的他者到沉默的主宰者——论《华盛顿广场》中女性话语的被剥夺与重新建构),张龙海(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观),王中强(从沉沦酒精到精神救赎:卡佛和他的《我打电话的地方》)。

 

第二十一组由申富英主持,发言者有郝运慧、苗禾(酒神的呼唤——尼采哲学视角下的亚哈船长解读),贺权宁(生与死夹缝中的欲望),侯杰(《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一部女性成长小说),李婷、袁晓红(在虚无中重建信仰——从存在主义角度再评《老人与海》),刘晴雯(“Both Life and Death are Growth: The Coming-of-age of the Protagonist in A Day No Pigs Would Die”),刘英超(不过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福克纳《圣殿》中的金鱼眼心理学剖析),步朝霞(《押沙龙,押沙龙!》的现代解读),王跃洪(论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现代性),申富英(男性、女性、第三性:重读《夜林》中超前的女性意识)。

 

第二十二组由王军主持,发言者有范彬彬(解析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符号),贾林逸(失迷、探寻与重构——《喜福会》文化诉求的再思考),沐永华(反东方主义的中国形象建构——《我的幸运脸蛋》与《灶神之妻》的对比研究),王军、孙禹希(母系坐标下中美文化的经验碰撞——析谭恩美《喜福会》与《灶神之妻》),王惠(独舞的凤凰——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家梁志英访谈录),王佳英(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张含璞(女性反抗的延续——《喜福会》与《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郑闽江(安能辩我是雄雌——《蝴蝶君》与时佩普间谍案’”)。

 

第二十三组由李有成主持,发言者有焦小婷(美国黑人地位的嬗变与民族和谐——从历史社会学视野看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历史记忆),郭德艳(《紫色》中的泛神论思想),马春丽(《紫色》中茜莉的身体救赎’”),李鸿雁(憧憬与幻灭:一个破碎的黑白鸳鸯梦——阿米里?巴拉卡戏剧《奴隶》主人公沃克的悲剧评析),杨盛兰(“‘骡子的隐喻与女性的失语症),毛凌滢(身体叙事与女性主体性构建:论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李鲜红(艾丽斯?沃克散文诗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评价),彭卓丽(族裔散居视角看华特?莫斯里的《黑人贝蒂》),熊敏(论《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的空间建构与性别、种族政治)。

 

第二十四组由宫玉波主持,发言者有陈文益(詹姆斯韦尔奇小说中的文化身份的嬗变),王庆勇(以艺术重建自我——亨利?米勒小说的诗学追求),许静(用席勒的美学观点解读《红字》中的人性),刘培红(穿越历史的对话,追索美国特质的开端——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华盛顿?欧文),侯铁军(摆脱影响、寻求身份、言说自我——论哈克的多重弑父),陈光霓(疏离文明’——哈克贝利?弗恩在文明社会中的身份变化),崔莉(《哈利贝克?费恩历险记》中女性形象分析),郭磊(“‘规训辩证法——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颜蓓蕾(关于马克·吐温的两部历险记),宫玉波、郝运慧、王桂菊(不同的畸人讲述同一个故事——重温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

 

第二十五组由朱小琳主持,发言者有吴绍辉(关于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修树新(从佩科拉母女的遭遇透视黑人的人际伦理观——评《最蓝的眼睛》),殷兆慧、毛凌滢(解构历史话语,重构历史真相——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宠儿》),赵霞(用双性同体视角看《秀拉》中秀拉、奈尔两位女性形象),尚必武(被误读的母爱: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叙事判断),刘志芳(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笔下的身份书写),李权文(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李晋(“‘语言的力量:《宣叙》中母亲的深层含义)。

 

第二十六组由王立新主持,发言者有刘克东(穿越界限:论阿莱克西《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印第安人新形象),秦苏珏(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论《仪式》中的生态整体观),吴晶(关于菲利普·罗斯的《反生活》),邱蓓(从回归到重构——《黎明之屋》与《典仪》主人公印第安身份探求模式之比较),申劲松(不能忘却的记忆——从马拉默德短篇小说《湖畔淑女》看大屠杀与犹太身份的构建),杨永忠(美国犹太作家的精神还乡),张甜(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环境写作:一片独特的处女地),王立新、王钢(《八月之光》:宗教多重性与民族身份认同),赵修伟(怜悯还是私利?——《等待野蛮人》中异族女孩的他者化),朴玉(论《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的历史创伤书写),李道全(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蔺玉清(“‘唐人街牛仔黑人拳击手’——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男性气质),肖旭(论《洪堡的礼物》中贝娄的种族立场)。

 

第二十七组由李公昭主持,发言者有李公昭(墓地狂欢——论《巨屋》悖论式的叙述策略),黄小平(评《微暗的火》的复调特征),卢潇(《宠儿》的空间叙事),何婕(论《秀拉》狂欢叙事的两重性),舒伟(童话互文性:几位当代美国作家的叙事策略研究),陈红(后现代语境下的族裔关怀——论怀德曼《费城大火》的后现代叙事策略),凌海衡(战争创伤及其艺术再现的问题——论奥布莱恩的小说《他们背负着的东西》),张海榕(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研究),马红旗(从多莉和阿达看纳博科夫捍卫个性自由的立场),林骊珠(《洛丽塔》:冬天里的浪漫传奇——论唯美主义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孙万军(历史在叙事中朦胧——作为史叙元小说的《梅森和狄克逊》),王晨程(从《大地》中看赛珍珠东西方融合的写作策略),张艳(破解美国现实的密码——评《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隐喻运用),林元富(历史与书写:新奴隶叙述研究综述——兼析非裔美国文学研究的问题)。

 

第二十八组由陈爱敏主持,发言者有蒋贤萍(《玻璃动物园》中表演的南方淑女),胡静(论《动物园故事》中的淆乱特征),王玮(宣传的艺术:奥古斯特?威尔逊与美国黑人戏剧的抗议传统),李尚宏(田纳西?威廉斯的阶级观念),陈爱敏(身份、种族、性/性别和政治——世纪之交美国同性恋剧场回眸),李艳红(现代主义视阈下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刘永杰(生态批评视阈下尤金?奥尼尔剧作研究),力勇(艾米莉?曼《沉寂的生活》:纪录戏剧中现代战争的个案)。

 

第二十九组由杨仁敬主持,发言者有魏新俊(意犹未尽,耐人寻味——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结尾空白’”),张永书(黛西米勒和温特伯恩道德观冲撞中的哲学认识),刘珊珊(《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因素),权枫(论《伊坦?弗洛美》中哥特式小说特征),鲁爱书(不毁的天真——解读《比利?巴德》和《黛西?米勒》),鲁莉(“Interracial Relationship in Moby Dick”),李爱宁(“War, the Killer of Man---Reading In Another Country”),刘聪颖(黑暗世界中的永生人——对《夜访吸血鬼》的存在主义分析),李丹(从消费主义解读嘉莉妹妹的身份建构),田琳(重新解读《嘉莉妹妹》),田鹰(文学作品里的独特隐喻——‘疾病意向探析——以《一小时的故事》和《一条消息》为例),杨仁敬(八十年代美国的海明威评论)。

 

第三十组由杨金才主持,发言者有容新芳(迷惘一代译文的得与失),浦立昕(《红字》中的监视),苗勇刚(细节的矛盾分裂的人格——解读坡《一桶亚蒙蒂拉多葡萄酒》),张琪(解读哥特小说《一桶白葡萄酒》),田智文(《人鼠之间》的后殖民解读),王国栋(《纯真年代》中埃伦的原型意义探讨),孙利民(“Humanism 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李艳春(野性与人性的较量——从达尔文主义对比分析巴克与白牙的性格),崔莉(《哈利贝克?费恩历险记》中女性形象分析),杨金才(赫尔曼?麦尔维尔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523日下午进行大会第三场发言,由美文会副会长程朝翔教授主持,三位教授作了发言,他们是:南京大学王守仁(十一五期间我国美国文学研究总结和展望),南开大学常耀信(“Recent Developments in American Literature”),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翻译诗学概念——论美国语言诗的诗学管及其翻译)。接着的大会第四场发言,由美文会副会长杨仁敬主持,两位教授作了发言,他们是:中南大学张跃军(“The Image of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Poetry”),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岩(月亮与镜子——《月照不幸人》中的她者母亲)。

 

522晚,参加本次年会的研究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在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举办研究生论坛专场,80余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就专业学习、论文撰写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美文会资深教授常耀信,美文会常务理事郭栖庆,美文会秘书长朱刚参加,就相关问题和青年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交谈。

 

为了促进我国美国文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鼓励美国文学研究者探索和创新、多出精品,美文会设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学术成果奖。第二届美文会学术成果奖由美文会秘书处负责组织申报和初审工作。美文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建德就遴选工作做了说明。四十位学者申报此次成果奖,共评出获奖成果13项,其中优秀著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年会闭幕式之前举行了颁奖仪式。

 

23日下午全文会举行第十五届年会闭幕式,由美文会会长刘海平教授主持。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朱刚宣读了本次年会纪要。

 

2011年美文会第六届专题研讨会承办单位吉林大学和2012年美文会第十六届年会承办单位同济大学的代表向大会汇报了两个学校的简况和会议初步设想。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海平教授最后致闭幕词,他祝贺大会圆满闭幕,对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硕士生、博士生、博士)群体加入美国文学研究队伍表示高兴。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建会三十一年来,美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不论是研究成果,对外交流,还是整体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本届年会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他们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全体与会者对承办单位、大会会务人员、会议赞助单位、以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表示衷心地感谢。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2010523

 

 




 

论文摘要汇编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专题研讨会

 

美国传记文学与传记批评学术专题研讨会通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专题研讨会将于2011716-20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承办。

 

会议主题:美国传记文学与传记批评

 

文学创作的道路崎岖而繁多,美国传记文学更是独辟溪径,创造了独特的叙事格调,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一直是美国传记文学批评擅长探询的话题。随着各种文化思潮的衍变和批评理论的运用,美国传记文学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和历史属性在美国不断受到质疑。研究者对族裔文学第一人称叙事格调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传记文学的记实性特点及其文学价值;与此同时,研究者也注意到传记文学的虚构性,着眼于传记文学尺度问题的探讨,试图区分传记文学与小说之间的关系。美国传记文学尤其是自传文学与美国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传记作家大都从精神层面反省自我,从而肯定笔下人物和事件的客观现实性和自我价值形态。为了进一步透视美国传记文学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其衍变过程,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文学体裁在反思美国社会变革、民族文化建构等方面所承载的独特文学价值,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拟以美国传记文学与传记批评为专题,举办研讨会,具体议题如下:

 

美国作家的传记写作

 

传记与虚构的关系

 

作家传记(如同一作家不同传记的比较研究)

 

传记理论

 

传记批评(作家生平与作品解读)

 

美国传记文学在中国

 

普利策传记奖获奖作品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传记

 

美国自传文学

 

10. 其他

 

会议报名及时间安排:

 

1. 报名:请拟与会代表在2011215日之前向会务组提交回执(包括论文摘要)。回执可邮寄给会务组,也可以把回执的电子文档发给会务组邮箱,回执的电子表格可以在美文会网站www.casal.org.cn上下载复制。

 

2. 时间安排:

 

2011215日前提交回执;

 

2011615日会务组向各位代表寄送正式邀请函;

 

2010620日前提交会议论文全文

 

20117 16日会议代表报到;

 

2011717-18日学术交流;

 

2011719-20日文化考察,离会。

 

会务费教师600元,研究生300元。食宿和往返交通等费用自理。

 

四.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铁生

 

联系电话:0431-85134100 13179008112

 

电子邮件:casalpaper1@gmail.com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外语楼邮编:130012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20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