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文会第37期通讯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通讯 

第三十七期  

CASAL Newsletter
China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No.37
 

 本期通讯电子版下载:

CASALNewsletter37.pdf



 


目      录  


  1.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2018-2019双年度工作报告 

  2.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开幕式讲话

  3. “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家园与社区”    --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2019)纪要  

  4.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在部分教育部主管社会组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上的汇报发言  

  5.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参加“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

  6. 第四届美文会优秀成果奖评奖通知

  7. 关于缴纳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费的通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合影(重庆·2019)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2018-2019双年度工作报告 

朱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   


        受秘书处委托,由我在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向美文会会员单位的各位代表简单汇报一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两年来(自第十二届专题研讨会以来)所做的工作。


 一、研究会现状和基本情况  

        美文会现有会员单位130个(不招收个人会员),包括国内主要985与211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等科研单位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会长单位是南京大学,副会长单位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秘书处设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秘书长是何宁教授,副秘书长是解友广博士。美文会挂靠南京大学,财务由南京大学财务处负责,接受南京大学审计处审计,按民政部要求,每年参加年检,均“通过”(2019尚未公布)。   

        美文会秘书处聘有专职秘书,工作人员7人,包括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美文会设有联合党支部,隶属外国语学院党委,副秘书长解友广任联合党支部组织委员,成员包括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党员也参与秘书处工作。美文会发行《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通讯》(CASAL Newsletter),现已刊出36期。美文会每年轮流召开年会和专题研讨会,迄今已经举办19届年会和12届专题研讨会。 


二、近两年主要工作1.举办美文会第十九届年会

  1.  举办美文会第十九届年会

    2018年10月19至21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年会收到论文全文70余篇、摘要368篇,来自国内外190余所高等院校、研究院、出版社的364名代表与会。 

  2. 举办专题研讨会

    美文会第十二届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7至29日在河海大学举行,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研讨会主题是“美国文学研究中的边界”(Boundary in American Literature),150余所高等院校、研究所、出版社的186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 


三、年检情况  

        美文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教育部的业务指导和社团管理机关民政部社团办的监督管理,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接受南京大学财务处、审计处的管理和督查,接受“江苏兴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财务审计,结果报教育部、民政部。2018年3月、2019年3月举行年检,编制2个年度的美文会工作报告书,提交“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2017年工作总结”、“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2018年工作总结”。 


四、党建工作 

         教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颁发“关于教育部业务主管各社会组织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通知”(部教发[2019]19)。   2019年10月10日,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王日春带队到南京大学召开“部分教育部主管社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美文会在调研会上汇报了十九大以来,本组织党员在联合党支部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联合党支部中的美文会领导成员在支部活动中做好表率,会长朱刚,副会长、外院院长杨金才,秘书长、外院副院长何宁,秘书会成员、支部委员解友广或为党课学习做归纳总结(朱刚),或给党员上党课(杨金才:“以习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何宁:“学习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或在讨论中做主题发言。这些年来,每次开年会和专题研讨会,我们都向理事会和大会专门汇报美文会的党建工作和组织建设情况,并及时传达教育部社团办和党建领导小组的相关文件和活动。这是我们的工作特点,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  


        以上是我向大会所做的总结汇报,欢迎大家就美文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提高研究会工作的成效。   




 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明炬(重庆大学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大家早上好! 


        金秋十月逢盛会,桂花飘香迎嘉客。今天,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在美丽的虎溪校园拉开帷幕,在此,我谨代表重庆大学对远道而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0月12日是重庆大学建校90周年华诞。90年的发展历程,重庆大学始终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帮,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执着于“不期一驾之企及,惟是十驾之不休”,育栋梁拄长天,兴教育佑乡邦。坚持 “完备弘深之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精神品格,以此铭记初心使命。在建校初期重庆大学有完整的学科体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发展有所削弱。新世纪以来,重庆大学致力于综合大学建设,提出了“振兴文科”的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努力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使命。 

        重庆大学外文系建于1932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系之一。建系之初,先后有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吴宓先生、莎士比亚专家朱文振先生、英语语音学研究领域的泰斗周考成先生、翻译界知名作家叶君健先生等一大批享有盛誉的学者来校任教。经过历代重大外语人的不懈努力,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长足进步。近年来,外语学院教师学科意识和学科能力不断增强,在拉丁语言文学和翻译研究,视觉艺术与文学的历史发展、艾柯文学研究以及语言测试和跨学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获得了10多项国家社科项目,包括两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并获鲁迅文学翻译奖,这在理工特色的大学尤其难得。同时,学校也在积极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努力培养“具有优良思想品格、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的本土情怀的优秀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外国语学院学科发展,鼓励学院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路子,既符合外语学科建设的主流,又能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探索新文科建设新路径;既立足区域发展和学校建设,又符合国际国内的学科潮流,全面推动重庆大学外语学科高水平创新发展。 

        今天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重庆大学召开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是对重庆大学外语学科的支持和关心,我代表学校对所有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期盼外国语学院能够与外语界志同道合的院校开展实质性、深层次的合作,切实推进外语学科的发展,也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在会议之余参观学校、指导工作,给重庆大学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祝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3届专题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在重庆大学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谢谢大家!       




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朱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  


尊敬的重庆大学明炬副校长,

外国语学院彭静院长,欧玲书记,

尊敬的各位与会专家,同事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在有悠久学术传统的重庆大学虎溪校园举行,来自全国众多高校、研究所、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在这里聚会,围绕“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家园与社区”(Imagining Home and Commun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这个大会主题展开讨论。首先,请让我代表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向本次专题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本次年会的各位学者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向我们的承办单位90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筹备和会务工作的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美文会正式成立40周年,是我们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刻,这个时刻讨论美国文学中与共同体想象有关的论题,有十分积极的历史与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祝本届专题研讨会圆满成功! 


        朱刚   




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家园与社区

——2019年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纪要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10月18至20日在重庆大学拉开帷幕。本届专题研讨会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重庆大学人文学部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32所高校的26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齐聚山城重庆,围绕主题“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家园与社区”(Imagining Home and Commun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进行学术研讨。   

        2019年10月18日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先后召开会长会议和理事会,共有59位常务理事和理事出席,会议通报和讨论通过了以下议题:

  1. 下一届年会:确认2020年第二十届年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正在征集中。

  2. 2021年专题研讨会口头提出申请的单位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3. 美文会领导机构调整。增补华南师范大学谷红丽、中南大学李玲、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胡亚敏、复旦大学张琼为常务理事;增补复旦大学陈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祥涛、重庆大学毛凌滢、山东财经大学丁兆国、南通大学佘军、江苏大学万雪梅、扬州大学秦旭为理事;江苏海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淮阴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为会员单位。南京大学解友广博士为副秘书长。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专题研讨会开幕式于2019年10月18—20日在虎溪校区隆重召开。10月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彭静院长主持。重庆大学明炬副校长和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朱刚教授分别致辞。明炬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所有参会人员在重庆大学90华诞之时莅临此学术盛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以及外语学科的发展历史,肯定了重庆大学外语学科近年来的巨大进步。朱刚会长代表学会简要介绍了研究会近两年来的运行与发展情况,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对研究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研究会提高工作成效。   

        本届专题研讨会共分为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与研究生论坛三个部分。与会代表就美国文学中的乌托邦、族裔身份、伦理批评、叙事策略、乡村与城市、土地与寻根、民族意识等具体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19日上午和20日上午共有9位学者做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北京大学程朝翔教授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田俊武教授主持。   

        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一凡教授做了《美国霸权的兴衰逻辑》的主旨发言,他提出了黑格尔的“现代性”这一概念对理解美国文化的重要性,强调美国研究不是单纯的语言研究,而是对其语言文化、历史地理、政经传统的分析与评估。

        华东师范大学金衡山教授在《抵抗的形式,文学的用途:近年美国获奖小说与共同体的形成》的大会发言中以近年来美国获奖小说为考察对象,探讨当下美国文学共同体的图景,将文学与当下美国社会现状联系在一起,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对人性进行深度剖析,从美国当下的政治话语解读文学中抵抗的寓意。  

        重庆大学毛凌滢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如画风景:自然书写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民族共同体想象》,她从多个视角阐述了自然书写如何成为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艺术的中心,分析浪漫主义审美共同体的形成;探索自然书写如何成为建构民族身份的手段及其文化、历史意义       

        四川大学王欣教授围绕《自由与奴役:19世纪美国共同体想象之构建》主题,聚焦蓄奴制话语和废奴制话语之间的争斗,指出自由和奴役在美国建立之初就成为共同体建构中矛盾的焦点,认为在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凝聚中,话语建构和想象方式直接相关。  

        南京大学解友广博士的发言《南方的女性和女性的南方:论尤多拉·韦尔蒂小说中的反共同体思想》将韦尔蒂的早期作品置于南方现代性的背景中,从“现代主义女性哥特”及“‘反家/反社区’的现代女性流浪叙事”两个维度考察韦尔蒂的女性现代主义与反共同体思想。   

    

    19日下午,本届的分组报告设置了13个分会场分别就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乌托邦与社区”、“伦理批评与共同体”、“作家作品叙事策略研究”、“美国族裔文学与共同体”、“美国文学中的乡村与城市”、“美国南方文学与共同体”、“美国的历史、民族意识与身份建构”、“生态意识、女性与共同体”、“美国文学中的地方、土地与寻根”十个议题展开学术对话。   

        第一组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由金衡山教授、林斌教授主持,主要探讨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从美国内战到当代,从南方文学到爱斯基摩文化,题材多样丰富,不仅探讨了文学中个体与共同体的辩证关系,还包含了想象的共同体与民族性如何被建构。信息工程大学胡亚敏认为美国内战对美国民族身份认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多克托罗史诗般的内战小说《大进军》,可以看出美国人对自我民族身份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困惑到重建的过程。厦门大学林斌通过福克纳的《寓言》来重新探讨“南方性”的界定与超越,以期从中进一步揭示福克纳作品中所固有的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并存的两面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孙璐将“伟大的美国小说”与“美国民族性”联系起来,指出其与“民族国家”共同体之间一直保持着互为建构的双向作用关系。上海海洋大学朱骅从爱斯基摩文化即将消亡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犬颂》试图再建这一即将消融的生命共同体,可是这种回归以回避现代文明为前提,以远离海岸为代价,最终只能证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诗性幻想。华东师范大学夏寒分析了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4321》中世界是五个“同心圆”这一概念,体现了个体与外部世界动态、流动的关系。苏州科技大学祝平对“挂起来”进行了阐释,认为这种状态是一种被异化、被驱逐的状态,但同时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试图在保存自我和融入社会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第二组美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社区与命运共同体由王光林教授、李保杰教授主持。这一组从跨学科的视角探析了当代语境下的乌托邦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山东大学李保杰通过美国作家厄秀拉·勒古恩的成长题材奇幻小说和“乌托邦”题材科幻小说,从科学主义、后人类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三重视角探讨了消解性别差异的“乌托邦”,表达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期望。东北石油大学李洪斌从马克·吐温小说电影改编的视角,剖析了影视在当代文化语境的功用,将历史、吐温原著和对当下美国时政的关注融为一体,在21世纪新的历史语境下延续了两部小说讽喻社会的功能,实现了文学作品与电影艺术之间的有机互动。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光林从恋地情结开始,结合阿尔布雷希特、科恩、莫顿等哲学家的观点,尤其是运用阿尔布雷希特的“乡痛症”和“共生世”理念,从人类世视角去重新解读艾略特的《荒原》和《四首四重奏》。   

        第三组美国文学中的伦理批评与共同体由陈世丹教授、殷晓芳教授主持。这一组从后现代伦理、生存伦理、社会正义伦理等角度探讨了伦理观与共同体构建和生存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比较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和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认同后者承认差异、尊重他者的理念,因此德里达提出的“最低限度的伦理共同体”有实现的可能。上海海洋大学刘春芳认为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们正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路径,展示了在不同道德范畴和道德层级的新的道德范式,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其道德思想体系。南通大学佘军以怀尔德的剧作《我们的小镇》为文本,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对不可逆转的城市化的怅惘,折射了蛰居其内心的反城市化意识。江汉大学舒玲娥从生存伦理的三个方面,隐忍与生存、自我规训与生存和心灵顿悟与重生,分析了《上帝帮助孩子》这部小说中黑人女性在隐忍与规训中获得重生。广西民族大学唐毅从奥登早期的战争诗歌中总结出共同体的概念从个人心理层面延伸到民族甚至跨越国界的层面,这种共同体的基点是互相关爱。山东大学(威海)徐高楠从厄德里克小说中印第安人生存哲学出发,认为阿尼什纳阿比文化中的这些幸存者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试图去探讨这些生存在不同土壤和文化中的法则的共同点,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发掘普世的意义。大连理工大学殷晓芳以罗兰·巴特的文学形式的伦理学,镜鉴美国当代诗人杰弗瑞·G.·奥布莱恩以抒情诗的形式思考社会正义关系。西南大学刘玉认为当代乔克托女作家莉安•豪通过小说《灵女》的多重故事架构,展现出口述神话和已接受历史之间复杂的关联。   

        第四组作家作品叙事策略研究由蒋栋元教授、姜礼福教授主持。这一组主要从创伤叙事、隐喻叙事、戏仿等角度分析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主题。厦门理工大学刀喊英从创伤症候、疗愈方法、人与动物的情谊三方面,对201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朋友》进行解读,认为小说展现了人与动物的创伤,探讨了治疗创伤的路径。西南科技大学胡杰认为《福谷传奇》通过对感伤文学情感结构、传统基础以及人物类型的戏仿,讽刺了当时的感伤文学。中国矿业大学蒋栋元从空间视域分析《迷失的男孩》,指出教会对孩子们的权力操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礼福从人类世这一地质学概念出发,认为人类世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重要的是,人类世将重塑人文社科研究的基本思维范式,并引发相关研究的“颠覆性”变革。湖南科技大学王程辉探讨了美国文学中的戏仿及其功用。广西财经学院周子伦从概念隐喻叙事角度分析了《廊桥遗梦》对人物内外表现的刻画,包括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        

        第五组美国文学中的家园与共同体研究由李玲教授、陈丽教授主持。这一组探寻了美国文学中的家园想象,家园对于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了狄金森、亨利·詹姆斯、安·贝蒂、露丝·尾关、阿契贝等作家,表明家园尽管存在差异性,却依然是永恒的话题。华东理工大学陈丽认为亨利·詹姆斯的《欢乐一角》表明了他对自己所放弃的美国身份与美国家园生活的重建,通过鬼魂的形象体现出詹姆斯晚期对其美国身份以及家园想象的复杂态度。中南大学李玲从狄金森的家园书写、家园意识和超过国家的文化身份三个方面探析了狄金森的国家民族文化身份和家园情怀。华南理工大学黄珊珊分析了安·贝蒂小说中的食物与另类家庭想象,主要阐释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家庭生活的变迁。复旦大学张家琛以美国日裔小说家露丝·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为题材,将美国食肉传统与新兴传媒联系起来,探讨了女性如何建构跨族裔女性家园。山东财经大学丁兆国从后殖民角度探讨了阿契贝小说中的流亡与家园。         

        第六组美国华裔文学与共同体由胡永洪教授主持,从族裔文学的角度探讨了日裔作家山本久枝、华裔作家谭恩美和印第安裔作家沙伦·克里奇的作品中的族裔元素在文学共同体中的建构作用。南京大学陈永认为“亚裔感性”概念将亚裔文化身份建构主体限定于美国土生土长的亚裔,将亚裔新移民排除在外,而后期致力于反抗文学唐人街叙事,倡导亚裔英雄主义文学建构理念。厦门大学胡永洪采用有色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解析山本久枝的短篇小说,试图揭示日裔女性都处于性别、阶级和种族三重压迫的“交叉性”构成的动态关系中,而山本久枝为包括日裔女性设计的愿景,是一种基于宗教的共同体感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慷梳理当代西方共同体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到后现代变迁的基础上,以部分美国当代族裔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探讨了族裔小说中的族裔社区建构与社区困境主题。四川外国语大学文玲霞从萨尔的母亲“甜糖”切入,探讨其多重身份导致的认同危机和悲剧结局的根源,表达了在当代美国文化的社会历史框架内对女性身份认同危机的担忧。         

        第七组美国文学中的乡村与城市由王安教授、李玲教授主持,从工业迅速发展对农业的冲击、城市中阶级的冲突以及城乡流变的复杂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城市和乡村对于共同体以及民族身份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华中科技大学陈爱华通过分析小说《第一区》,批判了中产阶层化给城市带来的贫富隔离加剧、多元文化社区消失和家园感缺失等问题,小说的结尾却具有乌托邦精神,揭示了怀特黑德希望建立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具有包容性的理想城市社区愿景。青岛农业大学聂庆娟从农业政治与帝国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凯瑟的小说《啊,拓荒者!》中的新农民形象,这一精心塑造的新农民形象表现出以“古老的农村方式”参与了美国性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苏加宁将福谷视作“中间景观社会”,可是福谷的悖论在于,它既想通过隔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抵御现代生活对人性的侵蚀,又试图以封闭和低效的中世纪生产模式来维持现代人的需要,更无法解决权力机制分配及由此带来的阶层分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实验的失败与共同体的覆灭。四川大学王安对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名人效应进行分析,他对美国民族身份的建构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思了美国梦破灭所带来的挫败感。        

        第八组美国南方文学与共同体由李杨教授、张小平教授主持。这一组通过分析著名美国南方作家凯特·肖邦、福克纳、科麦克·麦卡锡、鲍比·安·梅森的作品,以及探讨美国南方重农主义者的本土形象塑造和美国南方穷白人的阶级反话语,思考南方文学如何展现、形塑共同体。同济大学李杨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崛起的南方“粗悍文学”(Grit Lit),讨论美国南方穷白人的阶级反话语,推动其视角由中上阶层向贫民大众转向。西南大学夏雪/刘立辉从旧南方的荣誉准则角度分析了凯特•肖邦的《觉醒》,解析了艾德娜思想意识的矛盾性以及肖邦的文化立场。西南医科大学刘羽涵论述了福克纳小说《小镇》里穷白人斯诺普斯形象的模式化问题。燕山大学彭瑶追溯重农主义者的关键发展阶段,调查其对于南方社会传统的策略性改写。中南民族大学王海燕/张瑛探讨了福克纳作品中“约克纳帕塔法”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其地方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浙江工商大学叶旭军探讨鲍比·安·梅森的后南方地方书写的矛盾性和双面性,强调地方感的不断变化、动态发展。扬州大学张小平探讨科麦克·麦卡锡的早期小说《外围黑暗》中的乱伦及其意蕴,认为此举在走向南方文学传统的同时,又使小说有了人类寓言的普适性。       

         第九组美国的历史、民族意识与身份建构由罗小云教授、代显梅教授主持。这一组话题涉及小说、话剧、音乐剧,创作者包含本土作家霍桑、世界公民亨利·詹姆斯、内战中的作家群、少数族裔作家、音乐剧的创作集体,这些千差万别的作品和作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美国民族身份的建构。青岛大学陈秋红探讨了亨利·詹姆斯的《居依·多姆维尔》如何以“詹姆斯式”问题来塑造美国人及美国身份,涉及伦敦观众、批评家、故事的萌芽、互文的诗性散文体、世界公民视野。中国人民大学代显梅分析了霍桑的家园与共同体意识、其小说中家园与共同体意识的变迁以及霍桑与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的两种共同体思想。西安外国语大学刘肖栋从美国性美国内战、“内部殖民主义”、地方色彩等方面探讨了美国少数族裔乡土文学与美国民族身份构建。四川外国语大学罗小云探讨了美国内战小说中的家与国问题,发现作家多回避奴隶制问题,相关作品凸显其思想的局限性和道德的模糊感。南京师范大学许诗焱分析了2019年度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冥界》,指出它是在神话空间中重构美国,该剧在戏剧手法上巧妙地平衡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沉醉与布莱希特式的间离,这样十余年磨一剑的集体创作模式,或许可以给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制作提供新的启示。       

         第十组生态意识、女性与共同体由刘岩教授、甘文平教授主持。这一组围绕生态意识、女性与共同体问题分析了小说、诗歌、女性杂志中的相关问题,并分析总结了生态批评研究的动向、热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重庆科技大学陈益研究的是理查德·鲍威尔斯的《回声制造者》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表达地球共同体的愿景。西南科技大学付玉群探讨了美国当代著名印第安女诗人乔伊·哈玖诗歌中对美国中西部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的书写,表达了印第安民族的历史境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岩研究十九世纪女性杂志,结合凯特·肖邦的小说看待女性在美国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心境。广外齐佳敏在探讨非裔群体试图重建与土地和自然的联系。井冈山大学尹根德聚焦罗伯特·布莱深层意象诗中的自然,从而表现人在自然中的居住体验。湖北理工大学邵秀荣从“女利主义”解读索尔·贝娄小说。苏州大学朱新福教授概述了生态批评的四个研究领域,即后殖民生态、物质生态、文化生态和环境人文。        

        第十一组美国文学中的地方、土地与寻根由陈靓教授、宁梅教授主持。延安大学崔莉从地方感与异化、地方感与暴力、地方感与认识危机分析了《献给玛乔丽的花》中的地方感与都市悲剧。重庆大学卢敏在分析保罗•奥斯特《4321》的后现代书写时则强调了多种叙事结合中真实与虚构的消解。贵州大学宁梅从地方共同体的诗学追求、地方共同体的文学想象研究了温德尔·伯里的“地方”共同体思想。吉林大学朴玉讨论了艾·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矿业大学苏新连从地域、社群与边缘人角度解读厄普代克的小说《伊斯特维克的女巫》,强调女巫在拥有法术的同时也受到社群的种种限制。上海外国语大学徐谙律分析当代“推熊”小说对土地纷争中的部落家园想象。天水师范学院张玉堂从历史角度对美国土著文化共同体构建进行政治性解读。小组讨论之后,复旦大学陈靓教授对本组发言进行了总结以及解惑。        

        第十二组美国非裔文学与共同体由朱小琳教授、袁雪生教授主持。这一组围绕非裔、日裔、印裔女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研讨。北京语言大学胡俊分析了非裔美国女作家洛丽亚·内勒的代表作《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认为内勒刻画的底层社区布鲁斯特街主要由边缘黑人女性居住,呈现出异质空间的特点。山东大学李蕊从言说的主体与功能方面阐述了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与黑人话语共同体的言说关系,认为珍妮这个既有杰出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独立的主体意识的黑人女性与黑人话语共同体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复杂共生关系。上海理工大学王影君、北京语言大学朱荣杰、中央民族大学朱小琳分别从历史表征、共同体建构和重建的角度分析了莫里森小说的共同体问题。南昌大学袁雪生通过拉希莉的短篇小说集《疾病解说者》探讨了印度裔美国女作家小说中的家园意识。郑州大学赵艳花从国别、种族、性别困局中的战争新娘角度来解读日裔剧作家薇莉娜·休斯顿的《茶》。最后,小组成员讨论了如何将“异质空间”在住所、人两方面的不同阐述与小说相结合阐释。        

        第十三组美国文学其它话题由柯英教授、田颖教授主持。这一组话题多样,传记、诗歌、小说、历史,涉及80后华裔英国诗人莎拉·侯、60后的艾丽古若·古德曼、年逾80的唐·德里罗、“美国公众的良心”苏珊·桑塔格、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黑人女作家金凯德。北京外国语大学黄强通过莎拉·侯向霍金致敬的诗歌《相对》探讨诗歌与科学的关系。福州大学黄淑琼运用福柯“异质空间”理论分析了《卡特斯齐尔瀑布》,探讨小说中空间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苏州科技大学柯英分析了苏珊·桑塔格传记。沈谢天探讨了唐•德里罗20世纪70年代小说中的“退避”母题。杭州师范大学田颖为麦卡勒斯《婚礼的成员》中的空间转换辩护。齐齐哈尔大学张晓红对齐齐哈尔少数民族做了介绍,追寻其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王晨试图从历史上的萨莱姆女巫案总结出宗教迫害的典型性规律。

        由此看来,文学中的共同体问题研究不仅涉及文学内部的叙事、文类、空间,更严延伸至伦理思考、历史文化变迁、新时代概念等文化思潮的交锋。在学者们的思维碰撞中,共同体想象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这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文化建构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9日晚上,本届研讨会设置了7个研究生分论坛,王逢振研究员、朱刚教授、金莉教授等作为评议人,对参会学生的发言做了深入的点评,在选题、视角、规范等方面给出了宝贵的建议。第一组由奚茜博士主持,王逢振研究员点评,发言人及题目有上海大学卞银星“《她乡》与共同体构建”、大连外国语大学曹丹“论唐·德里罗《天秤星座》中共同体的追寻与背离”、上海大学刘姝婕“《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共同体想象”、重庆大学裘曼霞“个体与共同体间的碰撞——《日诞之地》中的共同体书写”、山西大学王悦“共同体成了失去的天堂——共同体视阈下的《小镇畸人》”、南京大学奚茜“乔治·桑德斯《林肯在中阴界》的‘共通性’”、重庆大学向璐“《大街》:乡村共同体危机”、重庆大学张慧宇“浅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流民共同体”、东北师范大学郑荃“俘虏叙事下查尔斯·布朗小说中的社群建构研究”。        

        第二组由汪文君博士主持,何宁教授点评,发言人及题目有四川大学曹韵竹“Eternal Pursuit of the Promised Land – Greimas’s Actantial Model in Of Mice and Men”、同济大学陈梦“巴里·汉娜纳‘后南方’视阈下的地方感”、西安外国语大学刘珂珂“空间理论视域下再读《推销员之死》”、四川大学沈傲月“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地方书写与身份建构——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例”、重庆大学税艳玲“The Seeking of Homeland and Hom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Diasporic Discourse – An Interpretation of Homeba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西安交通大学孙奇锋“何处是吾乡:《长夜漫漫路迢迢》中的家园书写”、四川大学王婷婷“一场营救人类家园的朝圣:从后人文主义视角解读《五号屠场》”、南京师范大学汪文君“赛珍珠传记《异邦客》中的家园政治观研究”、暨南大学张雍“想象与现实:论《天使在美国》的戏剧空间”、四川大学周琪“杰弗逊镇:福克纳的南方家园”、北京外国语大学朱芷萱“A Journey Bridg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How Symbolic Geography in Momaday’s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Embodie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Kiowa Ancestral Spirit”。        

        第三组由聂玲凤博士主持,金莉教授点评,发言人及发言题目有西南大学蔡培琳“文明与荒野:弗罗斯特对美国民族的道德想象”、中国人民大学付林“《血色子午线》:‘天定使命观’与19世纪中期的美国国家身份意识”、西安外国语大学郭艳“The Re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Silas Lapham’s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The Rise of Silas Lapham”、华东师范大学聂玲凤“《金色眼睛的映像》的反帝国主义书写“、重庆大学苏亚荣”论哈金《落地》中的共同体构建与个体身份转变”、武汉大学王丁莹“The Dis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elf through Language: A Lacanian Interpretation of Philip Roth’s The Anatomy Lesson”、西安外国语大学王思达“豪威尔斯《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中民族性研究”、大连外国语大学吴雨轩“玛丽安·摩尔诗歌《失信的价值》中的战争主题解读”、四川大学熊军“‘The Only Way Out is In?’: Diaspora and Culture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中国矿业大学张宇宏“人性与神性:约翰·厄普代克《恐怖分子》中的文明冲突”、西安外国语大学张文珊“由理性错位到文化冲突——以《中式英语》为例”、大连外国语大学周奇林“9·11事件背后的政治隐喻——读谭恩美的《沉没之鱼》”。        

        第四组由芮悦轩博士主持,刘立辉教授点评,发言人及题目有四川大学戴婕“保护还是伤害?——《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社群的自我免疫机制“、重庆大学甘伦富“托尼·莫里森小说《天堂》对美国黑人家园意识的建构”、四川大学李念“何以为家?——托妮·莫里森小说《家》中的他者与他者空间”、四川大学廖梦婷“家与婚姻的记忆书写——论《他们眼望上苍》中美国黑人的家园与婚姻意识建构”、辽宁师范大学牛越“族裔文学视角下浅析《芒果街上的小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芮悦轩“《土生子》中的暴力书写及其政治隐喻”、北京交通大学宋嘉珊“‘我是谁’——再议《甘加丁之路》中尤利西斯们的身份问题”、大连外国语大学苏凌“文化寻根与身份复得——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的汤亭亭《女勇士》之解读”、浙江大学万安迪“托妮·莫里森《爱》中的‘黑人共同体’形塑”、重庆大学王雅璇“何处为家?——《喜福会》中的家园意识探析”、大连外国语大学吴均梅“谭恩美《惊奇山谷》中上海的记忆书写”、北京邮电大学谢晓敏“探究《女勇士》中家园意识对‘我’身份认同的构建”、贵州大学许燕君“离家·寻家·归家——探析莫里森《家》中弗兰克家园意识的变化”。        

        第五组由朱刚教授主持并点评,发言人及题目有重庆大学陈昱“An Interpretation of Dawn and Merry in American Pastor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Criticism”、西安外国语大学冯梦杰“A Study of The Rise of Silas Laph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龙“家庭·社会·自然:《大瀑布》的共同体解读”、浙江大学郝祥建“现实与想象的文化传统:《日用当家》中的伦理选择”、四川大学郎玲玲“《紫色》中黑人妇女声音的权威”、南京大学李丹阳“向善的成长历程——《红色英勇勋章》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喀什大学李天“场所诸相——围绕环境文学的共同体想象”、福建师范大学林燕红“《已知的世界》中非裔美国民族的身份建构与共同体想象”、重庆大学刘沁雪“《奇幻山谷》中女性创伤研究”、四川大学刘子琦“A Study on the Victimization of Lily Bart in The House of Mir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cault’s Power Structure”。        

        第六组美国文学其他话题由袁杰博士主持,张龙海教授点评,发言人有华北理工大学戴劲“A Study of Archetypes – Scapegoat, Delacroix and Satan in The Lottery”、四川大学胡沁月“艾米丽·狄金森的矛盾死亡观研究”、中央民族大学黄丹榕“约瑟夫·布罗斯基笔下的蝴蝶、镜子等意象与其时间空间呈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李思“‘自我’的逃逸与回归:论德里罗的《人体艺术家》”、华北理工大学屈晓燕、四川大学宋抒彧、西安外国语大学王亚文、重庆大学熊悦“踟蹰岁月中:《时时刻刻》中的流逝主题”、南京大学袁杰“流散主体与植物他者:评理查德·鲍尔斯《上层林冠》、重庆大学曾凡梅、安徽大学赵梦鸽“归属感的追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怀旧情结”。        

        第七组美国文学其他话题由欧阳婉竹博士主持,郭棲庆教授点评,发言人有重庆大学段文静、大连外国语大学黄露娜、四川大学欧阳婉竹、中国矿业大学舒畅、陕西师范大学仝妍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魏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倩莹、大连外国语大学张梦桐、四川大学张阳阳、长江大学赵新亮。   


        20日上午,大会邀请了四位学者发言,共享学术盛宴。中国社会科学院盛宁研究员做了题为《从玛丽莲·罗宾逊的<家园>看美国文化中的家园意识》的发言,他认为共同体需要价值观的依归,我们对共同体的探讨不仅是提出一个概念,而是在提出概念的过程中思考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而探索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石平萍教授聚焦于“人类世”的概念,做主题为《“人类世”与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的发言,提出从“人类世”的视角梳理和研究美国文学作品这一大胆尝试,把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想象置于“人类世”的概念中进行剖析,重点探究相关文学作品中传达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力图在辨证省思的基础上达成对“人类世”与“共同体”概念的深入认知。 

         四川外国语大学曾传芳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美国殖民时期叙史文学中的家园想象—以布拉福德<普利茅斯开拓史>为例》,她以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开拓史》为例,探讨美国国家认同的肇始,指出该部作品中的家园想象包含三个属性:宗教共同体、公民政治共同体及殖民共同体。  

        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马涛博士的发言题目为《后“9•11”美国儿童文学的共同体想象——论<特别响,非常近>与<恐怖分子>中的民族身份建构》,她的论文聚焦新生代作家乔纳森•福尔和经典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探讨小说如何从儿童视角来反映主体意识建构,从而构建民族身份与文学书写互建的共同体。   

        在郭棲庆教授的主持下,13个分会场代表做了小组汇报。之后进行的闭幕式由何宁秘书长主持。朱刚会长进行了会议总结,就理事会的工作做了说明,对承办方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感谢,肯定了此次专题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部孙静主任指出外教社对学术出版做出的贡献,并代表协办方祝贺大会圆满结束。最后,下一届年会主办方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黄芙蓉老师热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2020年相聚哈尔滨。   

        本届专题研讨会由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对承办单位、大会会务人员以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表示衷心感谢。此次会议规模大,议题丰富,影响深远,为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中国学者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平台。与会代表各抒己见、互学互鉴,在思想的碰撞中自由争鸣、共同进步,构建中国学者的学术共同体。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9年10月29日    




 部分教育部主管社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工作汇报


朱刚 

2019年10月10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于1979年7月正式成立,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外国文学研究机构,是教育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研究会是由专业和业余的美国文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组织开展美国文学作品、理论以及历史的研究工作和翻译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部主管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教办厅[2010]8号)的要求,经南京大学党委和外国语学院党委2017年4月正式批准,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与外国语学院党委英语系教工支部组成联合党支部。2017年4月之前,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一直是英语系教工支部的一个党小组,参加英语系教工支部的组织活动,由会长任党小组长,成员包括挂靠单位的副会长、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理事以及参加秘书处工作的博士研究生。(美国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有自己的支部,美文会党小组、联合党支部于)联合党支部成立后,将有利于加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党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全覆盖。   

        2017年9月,遵照教育部机关党委“关于组织报送党建工作情况的函”(2017年7月31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把2016至2017年的党建工作向上级做了总结汇报,获得好评。   

        英语教工与全国美国文学会联合党支部的中心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讲话等内容。支部每个月定期开展组织生活,进行专题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外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联合党支部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讲话,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全程》等。在学习文件的同时,支部组织讨论,围绕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调在立德树人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精神落实落地。支部开放党日暨教师论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师生的业务发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支部还协助组织“认真论文、诚信学风”系列师生联合党日暨研究生学风教育等活动。   

        支部注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支部书记通过邮件、微信等方面及时布置学习材料,支委带头学、在组织生活中领学。展开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组织生活。联合党支部中的美文会领导成员在支部活动中做好表率,会长朱刚,副会长、外院院长杨金才,秘书长、外院副院长何宁,秘书会成员、支部委员解友广或为党课学习做归纳总结(朱刚),或给党员上党课(杨金才:“以习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何宁:“学习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或在讨论中做主题发言。   

        支部在2月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述职和民主评议,对照党章要求深入查摆问题,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学习“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搞清楚、弄明白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任务等内容。支部党员紧密联系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进行党员民主评议。支部组织党员参观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原始档案展列馆,全面学习和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成熟的漫长历程,亲历了理论回应实践、引导实践的过程,鼓舞党员教师回到经典,深入、扎实地学习理论,坚定理想信念。   

        2018年10月11日,支部召开换届大会,全票选出由张翼、朱叶秋和解友广三位老师组成的英语教工与全国美国文学会联合党支部新一届支委。新一届支委随后召开支委会,选举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解友广任支部委员。   

        回顾十九大以来美文会党员和联合党支部所做的具体工作,我们也认识到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党员的服务监督、发挥支部辐射作用和把党建更好地落实到美文会秘书处的具体工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的精神,在学校和外国语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为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继续努力工作。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参加“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 


解友广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据教育部机关党委“关于举办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的通知”(〔2019〕98号),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解友广同志于2019年10月28—31日赴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  培训期间,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协会党建部部长杨文玖、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办公室罗鸿彦处长分别做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务”的专题报告,教育部直属机关委员会副书记王日春、常务副书记王光彦出席培训班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培训班结业式上,解友广同志向教育部机关党委领导及180余家教育部业务主管社团组织(民政部一级学会)汇报介绍了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党建工作,及今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受到肯定。


   


附:解友广副秘书长在“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主题教育推进会暨培训班结业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早上好, 


        我是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南京大学英语系解友广,非常荣幸代表教育部主管社会组织第五小组汇报30日下午我们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讨论结果。 第五小组共有17位社团组织党建代表,代表了15家研究会和2家行业协会。因此,我们在研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时,主要聚焦学术研究会所开展的党组织活动。绝大多数研究会的党组织结构是联合党支部,在党员主题教育开展方面也展现出一些共性,总结如下: 

  1. 这些学会既积极报名学校层面的主题教育活动,也踊跃参加各自学院、研究所的党员活动。例如,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同志主持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如何在和平年代,仍然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组织聆听国家级教学名师徐晓跃教授关于“初心”、“红心”、与王阳明的“灵心”的哲学讲座,学习用中国传统文化浇溉、滋润我党红色文化;此外,美文会还积极在学院层面谋划、组织相关主题学习活动,包括“我和我的祖国”观影活动,普通党员对照党章党规查找问题会议,党支部书记,美文会会长、副会长讲党课、带头学习会等等。这是第一个特点。 

  2. 第二个共性是全方面、多途径的学习形式,融合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的组织观影,观看国庆阅兵式活动,“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张太雷、瞿秋白纪念馆,以不忘革命“初心”,永葆革命“使命”;借助手机多媒体,在“学习强国”app,“新时代、新阅读”微信公众号、学校、协会网站开展学习、

  3. 第三个共性是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探索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创新。例如,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在“我和我的祖国”观影活动中,从文学、语言学、符号学等维度剖析了电影中意味深长的象征意涵,深化对电影主题意义的体悟。 

    

        对于下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17家学会集思广益,提出了以下设想: 1.会长及秘书处同志应在每年的学术会议、理事会议中,积极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鼓励会员汇报、交流自己在单位的党员活动和学习情况。2.在学会的通讯、网站上,开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专栏,展示、宣传、刊登先进会员单位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上是第五小组的讨论纲要,谢谢大家!       




第四届美文会优秀成果奖评奖通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各会员单位

 

        为促进我国美国文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鼓励美国文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出精品,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设立全国性美国文学研究奖项“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奖。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评奖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15年举行,皆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奖即日起受理申报,并将于第二十届年会(2020年)期间颁奖。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者范围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均有资格申报。每人限报1项。

合作研究成果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单位名单见本会官方网站(casal.org.cn)。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参加申报。

 

二、申报成果范围

1.   成果类型:(1)学术专著;(2)学术论文 ;(3)美国文学作品翻译;(4)美国文学教材

 

2.   时间范围:2015年1月至 2019年12月在国内外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专著、论文、美国文学译著和教材(以版权页为准)。

 

3.   申报成果的要求:(1)多卷本学术专著、译作以最后一卷出齐的时间为准,须整体申报;(2)丛书不能整体申报,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专著、译作单独申报;(3)以同一标题发表于同一刊物的系列论文,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但围绕一个专题,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不能整体申报,只能选择单篇论文申报。

 

4.   下列成果不予受理:(1)著作权存在争议;(2)违反学术规范;(3)成果作者非第一署名人。

 

三、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5月30日截止。

 

四、申报方法

1.   填写申请表。(申请表可在本会官网下载)

2.   将申请表的打印稿2份,连同申请获奖成果2份(其中至少1份是原件)在申报日期截止前邮寄给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地址见落款),并将申请表的电子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2019年10月25日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邮编 210023)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

电子邮箱:casal@nju.edu.cn

    话:025-89683243

 

报名表格下载 

第四届美文会优秀成果奖评奖.doc


 

 

 关于缴纳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费的通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是教育部主管、民政部正式注册登记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根据《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章程》的规定,会员单位有义务缴纳会费,并因此享有相应的权利。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费每四年收取一次,一次性收取四年的会费。缴纳标准如下:

        会员单位:1600元(4年)

        理事单位:2000元(4年)

        常务理事及以上单位:2400元(4年)     


        汇款方式:银行电汇

        收款单位:南京大学

        帐户地址:工商银行南京汉口路支行

        汇款帐号:4301011309001041656 


     务必注明: 

  1. 请在用途一栏注明“美文会”;

  2. 请不要用个人名义汇款,在汇出会费后,发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同时请您告之详细的通信地址、邮编和收信人。

  3. 秘书处将在收到会费的60个工作日内办妥发票,并用挂号信寄出。因发票需要在鼓楼、仙林两个校区办理,如果60个工作日之后没有收到发票,请与美文会秘书处联系。

  4. 缴费时间:由于发票开具程序比较繁琐,所需时间较长,为了便于大家年终报销,会费缴纳时间建议为每年3-10月 


        邮政编码:210023

        通信地址: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联系电话:025-89683243(美文会秘书处)

        联系人:邱蓓                

        电子邮件:english@nju.edu.cn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

2019年10月20日